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60年1月的“广西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设计院”,为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直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1998年8月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003年3月,划归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管理。2010年7月,由事业单位改制成为国有科技型企业。2014年1月,随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划转自治区国资委管理。2016年11月,完成公司化改造,更名为“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4月更名为“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9月,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战略重组中,划归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管理。公司注册资本20000万元,由国有资产作价、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货币资金、公司盈余公积转增出资。目前,公司共有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153号交通设计大厦、南宁市兴宁区人民路北一里1号、南宁市邕宁区那美大道5号广西交通产研基地等3处办公场地。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核心业务是工程咨询与工程勘察设计业务,主要从事公路、水运、桥隧、市政、建筑等项目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和试验检测、加固设计,同时在设计施工总承包、数字交通、环保、水保、安全评价、招标代理、土地规划与评估、施工图审查等业务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公司目前持有公路行业设计、水运行业设计、市政行业(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专业设计、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专业、风景园林专项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公路工程综合类、桥梁隧道工程专业)、市政公用工程监理、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察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测绘(工程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节能工程设计施工、广西碳达峰碳中和服务(交通、能源、建筑领域)、工程咨询单位[公路、水运(含港口河海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甲级资信等27项甲级资质;以及市政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含勘察)]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一类资质、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4星等多项一类资质;具备市政行业(燃气工程、轨道交通工程除外)、建筑行业(人防工程)、造价咨询、工程咨询单位[建筑]资信、土地规划机构、测绘航空摄影、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新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涉密系统业务集成、涉密数字化档案加工,水利行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等多项乙级资质;具备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公路交通工程(公路机电工程分项)专业承包二级、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二级、施工劳务资质(不分等级)等多项施工资质;公司连续5年获得全国水运、公路“AA”级信用评价。
成立60多年来,公司积极投身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广西历次高速公路网规划、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内河水运发展规划等多项全区交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公司承担了广西65%以上的高速公路勘察设计、40%以上的水运工程勘察设计,是广西交通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主力军。
二、机构设置
公司设有职能部门11个,包括: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总工程师办公室、生产经营部、财务部、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组织人力部、企业发展部、科技信息部、综合部、纪检监察室、审计部。
生产部门17个,包括:规划咨询设计院(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2个)、道桥设计院(3个)、市政设计院(3个)、水运设计院、桥梁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城乡规划景观设计院、数字交通设计院、工程咨询中心、现代能源设计院、机电工程院等。
全资子公司6家,包括:广西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广西智慧交通安全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合离工程审图有限公司、广西合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西人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教育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三、改革发展
2021年公司入选“广西科改行动企业”,2022年入选国家级“科改示范企业”,按照《科改示范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要求,在产业升级、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改革、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品牌建设、对标管理等九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努力打造成为广西改革样板乃至国内勘察设计企业改革实践标杆,在国务院国资委开展的地方“双百企业”“科改企业”2023年度专项评估结果中获评优秀等级。公司在2000年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2011年引入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020年引入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标准并于2022年成为广西首家后连续三年再获得AAA证书的企业。
四、科技创新
公司坚持追求卓越、争先创优,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合作建设国家级平台5个[交通安全应急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东盟(广西)中心、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分中心(暨大跨拱桥建养技术研究中心)、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东盟(广西)中心],省级(技术)平台10个[广西交通勘察设计技术创新中心、广西岩土灾害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广西智慧交通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监测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港航数字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基础设施三维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智慧绿色港航建设创新联合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一代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智慧建管养技术及产业化创新联合体、广西公路技术创新中心、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市厅级科研平台9个[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水运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广西交通运输岩土与地下工程灾害安全监测预警及防治技术创新联合体、广西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档案数据智慧治理研发中心、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交能融合研发中心、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低碳材料与绿色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与应急处治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交通运输行业膨胀土力学特性及工程长期稳定性野外科学观测站、广西交通运输数字化展示馆],公司积极服务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承担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并代为管理机构4个[广西综合交通大数据研究院、广西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广西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广西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为发挥领军科技人才优势,大力推动工程科技进步、培养后备青年人才,公司不断充实自身科研团队研发力量,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并设立道路、桥梁、水运、岩土、隧道、数字交通、交通安全、生态环境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米德才、王长海2个领军型人才工作室。
公司拥有大跨径拱桥设计成套关键技术、膨胀土路基设计技术、岩土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与处治关键技术、内河枢纽船闸设计技术、高速公路工程三维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岩溶隧道勘察与围岩稳定性评价技术等一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多次摘取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银质奖以及国家优秀设计奖。截至2025年1月,公司累计获得工程类、科技类国家级奖励192项,省部级奖励537项,专利授权160项,软件著作权183项;公司累计主编或参编标准225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6项,广西地方标准84项,广西南宁市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31项,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指南75项,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15项(其中已发布标准128项,包含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广西地方标准50项,广西南宁市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21项,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指南37项,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12项)。
五、人才培养
公司稳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以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需要为导向,培养、储备了大量优秀工程师和科技英才。截至2025年1月,公司在职员工超过1191人(含子公司),其中,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2人,广西劳动模范1人,广西工匠1人,广西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6人,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532人(含教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8人。培养出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广西创新争先奖、广西勘察设计大师、广西优秀青年设计师、广西杰出工程师、南宁市高层次人才等优秀人才200余人。
六、企业文化
公司着力构建企业文化体系,经过60余年的积淀,提炼形成了“诚则兴道 和则永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创作精彩交通蓝图 铸就社会安心之路”的企业使命等一系列文化理念,创建“壮美交通 设计先锋”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设运营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广西交通设计科普馆、党建及企业文化展厅,承建运营广西交通运输厅科普展馆——广西交通运输数字化展示馆。并先后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企业文化手册》,完成了4册《院志》的编写工作,制作了《匠心》《十五年》《用交通丈量新时代》《诚和向未来》《壮美交通 设计先锋》等企业宣传片,以及《行稳致远》《诚和致远》《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介》《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宣传折页》等企业宣传画册。广泛开展“爱企业 尽孝道 亲情感恩”孝心汇款等各类活动。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全国交通运输“十佳文博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卓越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工人先锋号、自治区和谐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等各级党工团荣誉6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