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赋能低碳发展:北投化工院设计创新引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94次 作者:廖旺勇 来源:

项目名片

项目名称:广西万兴化工年产22万吨液体二氧化碳项目

设计单位:广西北投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投化工院”)

核心亮点:废气资源化利用技术、全流程物理提纯工艺、模块化系统设计、绿色能源集成、智能化安全管控

项目鸟瞰图

在国家“双碳”目标推进与工业绿色转型关键期,北投化工院设计的广西万兴化工年产22万吨液体二氧化碳项目,在钦州港片区石化产业园区投产。作为北投化工院在工业废气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标杆之作,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广西大型液体二氧化碳生产的产业空白,更以“变废为宝”的创新设计理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工程范式,彰显了北投化工院“以设计赋能低碳产业,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硬核实力。

全链设计,打造产业协同新典范

北投化工院以“功能集成、高效协同”为原则,构建废气回收、提纯加工到成品储运的全链条闭环体系,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

总图规划阶段,设计团队结合园区布局,让项目与华谊公司装置“零距离”对接,缩短废气转运距离,从源头降低输送能耗与泄漏风险。同时,科学划分四大功能板块:生产区用串联式布局保障工艺顺畅;罐区用“1×1500m³球罐+8×150m³立罐”分区存储不同纯度产品,满足分区存储需求;辅助设施区近邻生产区,降低能源输送损耗超8%;办公区独立设置并以绿化隔离,兼顾舒适与安全。

针对“资源化利用+多品类产出”需求,北投化工院定制“模块化+柔性化”生产线设计方案。项目分为生产、分装、运输三大独立模块:生产模块负责废气提纯液化,精准控制参数切换生产不同纯度产品;分装模块配备专用灌装设备,满足不同包装形式充装需求;运输模块建立专属物流调度体系,确保产品及时送达。三大模块独立运行且协同联动,实现年产22万吨液体二氧化碳(含工业级、食品添加剂级)及干冰的产能目标,还通过共用公用工程系统,节约项目用地约15%,降低综合能耗约8%,成为区域产业协同与资源高效利用典范。

项目厂区实景图

工艺革新,开辟废气利用新路径

北投化工院以三大工艺革新,推动二氧化碳从“废气”变“高附加值产品”,开辟废气利用新路径。

废气资源化利用技术:变废为宝核心引擎

项目打破传统工业废气“直接放空”模式,创新采用“废气直采+深度提纯”技术,以华谊公司生产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为核心原料,经原料气压缩、预处理、提纯液化等工艺,转化为工业级、食品添加剂级液体二氧化碳及干冰三类高附加值产品。投产后,年处理废气二氧化碳24万吨,相当于减少近24万吨碳排放,固碳效果好,契合国家“双碳”目标要求,还让原本无经济价值的废气产生年6000万元经济效益,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全流程物理提纯工艺:品质保障关键支撑

采用“全流程物理法”提纯,无化学反应,避免污染与杂质。分子筛脱水:选用高效吸附分子筛,精准除原料气水分,防后续设备低温结冰堵塞或腐蚀,保障工艺稳定运行;多级净化:经活性炭多级吸附、分子筛脱水工艺,深度脱除原料气中硫化氢等有害杂质和水分,确保产品达食品添加剂级纯度(≥99.98%)。精馏与低温液化:采用全精馏法与氨(R717)加压空气蒸发冷却液化技术,经活性炭和分子筛过滤除硫除杂、冰机系统冷却液化、两级精馏工序,高效分离二氧化碳与其他惰性、有毒气体及杂质,液化效率超95%。

模块化系统设计:灵活生产保障

考虑到项目未来扩建需求(如二期干冰生产线),北投化工院创新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将生产、储存拆分为独立单元。各模块有专属控制系统与公用工程接口,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负荷。例如,食品级产品需求增加时,可单独扩大提纯食品级模块生产及储存规模;干冰需求增长时,可直接接入新的干冰成型模块,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生产线。这种设计提升了项目市场适配能力,为后续产能扩张节省30%以上改造成本,体现了北投化工院“前瞻性设计”的专业水准。

项目厂区实景图

绿色安全,构建低碳工程新标准

北投化工院始终将“环保、安全、节能”贯穿设计,筑绿色安全屏障,立低碳工程新标准。

绿色节能:全流程降碳减耗。在设备选型与流程优化上,北投化工院坚持“节能优先”原则。选用高效螺杆式压缩机,较传统压缩机节能超12%;通过设置一级、二级冷凝系统,并采用变频电机,热交换效率提升20%,减少电量消耗;优化制冷系统,利用余热预热原料气,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一系列节能设计措施使项目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5%,大幅削减电力消耗,降低项目碳足迹。

智能安全:全周期风险管控。为保障高压、低温工况生产安全,北投化工院引入国际先进智能化控制系统。一是实时监测,通过DCS系统对压力、温度、流量等关键工艺参数24小时实时监测并自动调节,数据采集频率1秒/次,能及时发现并精准处理工艺波动,如设置原料气流量自动调节、精馏塔温度及液位自动调节、冷凝器液位自动调节、分离器液位与出口流量串级自动控制等主要控制回路;二是智能预警,根据《石油化工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设计标准》(GB/T50493-2019),设置独立的气体泄漏检测及报警系统,如在装置区、储罐区、冰机房设置氧含量、氨气气体检测器;三是安全联锁,设置多重安全联锁装置,如压缩机超压自动停机、产品储罐进口切断阀与液位、压力高高联锁系统等,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全周期安全管控体系。同时,针对液氨危险介质,设置紧急泄氨器,紧急情况下可处理液氨泄漏及火灾事故。所有设备选型符合防爆标准,工艺管道根据低温工况合理选用材质,管道经1.5倍设计压力气密性试验,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项目厂区实景图

经验沉淀,铸就行业引领新实力

作为广西首个二十万吨级二氧化碳装置,北投化工院在设计中积累经验,实现技术、人才与品牌多重突破。设计团队完成30余张工艺流程图(PID)、100余张各专业施工图、10余份设备选型分析报告,在废气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完善了低碳环保技术体系。

同时,项目设计是“老带新”人才培养实践。资深工程师带青年设计师参与关键环节设计,指导解决技术难题,使其快速掌握低碳工程设计核心技术。通过实战,北投化工院培养了复合型人才,为承接高标准低碳工程储备核心力量。

从补产业空白到引技术方向,从废气利用到建绿色安全体系,北投化工院以该项目诠释“设计创造价值”。未来,北投化工院将持续深耕低碳领域,以更优技术与服务,践行“技术服务产业 设计赋能低碳”使命,为绿色发展贡献“北投设计”力量。(通讯员:廖旺勇、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