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伴随刀盘旋转强劲的轰鸣声,广西路建集团南宁市在建轨道交通项目19工区区间盾构顺利破土始发,这是项目始发的第二台盾构机,标志着项目进入“双盾构”施工阶段,整体施工进度领先全线。
南宁市在建轨道交通项目19工区盾构机始发
此次始发的盾构机负责掘进19工区区间右线,单线全长约1440米。此前,项目3月16日始发的第一台盾构机截至目前已累计掘进620.4米。
此次始发的盾构机将下穿广场、居民楼等密集建筑群,以及立交桥、铁路等交通设施,地下既有结构物干扰多、地面环境复杂。在侧穿立交桥时,施工线路与桥梁桩基的最小距离仅有3.8米,这台重约500吨、长约85米的盾构机需紧贴桩基前进,不断调整姿态通过一个小半径的“S形弯道”,这对隧道轴线控制、纠偏精度要求极高,稍有偏差将会影响隧道质量及周边建筑安全。
为此,项目技术团队开展相关技术研讨,建立多源感知系统以获取不同维度的监测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搭建了盾构掘进实时监测平台,实现掘进参数动态优化、土压控制精细化、盾构姿态高精度控制。在具体施工方案中,项目团队确定了“稳姿态、控扰动、强监测”的核心策略,如在盾构侧穿桥梁施工中,将严格把控各项掘进参数,并依据相关规范对桥梁进行变形监测与巡查;穿越桥底路段时,项目团队将精细调整掘进姿态、密切监测地质变化,必要时辅以跟踪注浆技术,以保证匀速掘进、安全穿越。
现场管理人员检查盾构机安装调试情况
此外,该区间地质情况复杂,需穿越圆砾层和粉砂质泥岩地层。圆砾层是主要含水层,虽具有一定承压性但容易坍塌;粉砂质泥岩中富含黏土颗粒,切削下来的黏土颗粒可能会包裹盾构机的刀盘,形成“泥饼”,影响掘进。根据此地质条件,项目团队精准施策,靶向改良:在盾构机刀盘中心的泡沫管路中注入高分子聚合物,有效改良渣土流动性,防止“泥饼”形成,保障盾构机高效顺畅掘进。
截至目前,广西路建集团南宁市在建轨道交通项目整体工程进度已完成25.98%,正全力推进车站主体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及负二层侧墙钢筋绑扎作业,为后续盾构接收打牢基础。(通讯员:陈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