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广西路建集团武忻高速2标落实“1361”办结制 临时用地全部完成复垦

发布时间:2025-07-10 浏览:115次 作者:江益、钟孟君 来源: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土地平旷,阡陌纵横,新翻的沃土泛着油亮光泽。近日,广西路建集团承建的武宣—来宾—合山—忻城公路№2标段(简称“武忻高速2标”)施工使用的临时用地已全部完成复垦,经多方联合验收,复垦完成率达100%,标志着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工作全面告捷。

武忻高速2标

 

“1361”办结制是广西路建集团落实加快项目建设周期而执行的全流程管控机制,即力争通车前1个月完成沥青路面施工;通车前3个月完成收费站、服务区、加油站施工;通车后6个月内完成临时用地复垦移交;通车后1年内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2024年12月26日,武忻高速2标建成通车。如今,66.07公里长的高速公路,满眼翠绿与沿线青山绿水融为一体。通车后的武忻高速2标各项目并未松懈,紧扣广西路建集团“1361”办结制要求,坚持“快”字当头、践行“马上就办”,锚定土地复垦移交的堵点难点打出了“规划、沟通、协作”的组合拳。

施工组织+复绿还耕同谋划

复垦工作的高效推进,源于未雨绸缪的科学布局和紧密的施工计划。项目秉持“施工即谋划复垦”的前瞻性布局思路,使临时用地在工程通车后短期内便实现“复绿还耕”,重现生机盎然的生态图景。

武忻高速2标K32+800右侧300米弃土场复垦复绿

 

早在2021年项目筹备阶段,武忻高速2标便完成了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编制。在规划临时用地和施工便道时,项目考虑“环水保”要求,科学避开生态敏感区和基本农田,通过对原有机耕路实施换填加固处理,不仅节省了征地补偿支出与复垦费用,还保留了机耕路的通行功能。

施工过程中,各项目科学规划表土堆放区域,通过分区管理、分类存放的方式,有效规避表土与弃方混杂问题。2024年初,武忻高速2标在路基施工完成后迅速启动取弃土场复垦作业。项目团队抢抓主线封闭通车前的“黄金窗口期”,利用主线通道开展表土调运工作。这一举措不仅大幅降低了土方运输成本,更有效避免了通车后新建临时便道所需的额外投入,实现降本增效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至武忻高速2标主线交工时,取弃土场复垦完成率已达70%。

推进复垦工作,政企协同联动更能提质增效。武忻高速2标主线经过多处生态环境敏感区,施工过程环境水土保持要求大幅提高。项目团队立即调整工作计划,第一时间与自然资源局重划复垦边界、明确生态红线,对接农业部门优化土壤改良配方,协同环境部门制定环境水土保持方案……武忻高速2标“事不过夜”的响应速度,有力提升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效率,实现复垦复绿“达标即验收”的目标。

 

功能恢复+生态提升并重

武忻高速2标沿线毗邻众多村屯,如何兼顾村民的不同诉求是开展复垦工作的一大难题。面对村户多、情况杂的挑战,武忻高速2标各项目团队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沟通,收集村民“种植经济林”“发展甘蔗产业”等需求。

为满足村民发展诉求,项目团队以科学规划为导向,秉持“功能恢复与生态提升并重”思路,根据土壤条件调整坡比及坡度走向,同时开挖土沟、引水入地,在保障土地排水及护坡功能的基础上改良土质;针对村民担忧的内涝、水土流失等问题,项目建立共管机制,邀请村民代表现场全程参与测量、施工质量监督以及验收评估,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监督者”,以透明化作业打消村民的疑虑。

通过系统性综合治理,项目使复垦后的土地达到平整度优、排水顺畅的高标准,昔日的施工用地如今变身“沃土良田”,既实现了生态修复目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高效联动+优化治理共推进

为确保“通车后6个月内完成临时用地复垦移交”目标高效落地,武忻高速2标各项目锚定节点、挂图作战,以“攻坚冲刺”姿态全速推进复垦工作。

今年以来,项目团队积极与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对接,针对剩余30%未复垦用地召开专项研讨会,系统梳理耕地恢复、生态修复及户主诉求协调等核心难点,逐项制定优化方案。过程中,项目既充分吸纳自然资源部门的专业指导,优化技术路径,又同步与户主保持密切沟通,动态调整实施细节,确保复垦方案科学可行、群众满意。

凭借多方联动的协同机制和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最终在武忻高速2标通车半年内圆满完成全部临时用地复垦任务,交出生态修复高分答卷。截至目前,武忻高速2标复垦保证金回收率超68%,其中,武忻高速2-1分部及武忻高速2-3分部复垦保证金回收率已达100%。下一步,武忻高速2标将持续跟进复垦保证金解冻工作。(通讯员:江益、钟孟君)